银行巨头为什么挡不住支付宝?颠覆都是这样发生的…

2018-01-25 / 来源: 企鹅号 颠覆战法

  前言:

  对于我们大多数的创业者,不可能去做支付宝,也不可能去颠覆银行巨头。

  但是在传统产业全面迭代升级的今天,也都面临类似当年支付宝与银行巨头这样的处境。

  传统产业巨头们能把银行巨头们的故事当前车之鉴吗?

  创业者是不是看到了支付宝之类的机遇呢?

  正文:

  银行巨头都是国有的,长期垄断国家金融,作为'亲生子"也更能影响国家金融政策的制订,为什么挡不住民间一只“蚂蚁”(支付宝)的市场“侵略”呢?

  这只“蚂蚁”快速发展,带动一群“蚂蚁”(其它的民间金融服务机构)快速地抢走它们的生意,将它们边缘化,如果没有政策保护,会有颠覆它们的可能。

  我们朋友圈经常被各种限制、监管新政刷屏,但同时仍然看到:支付宝发展越来越快,一大批类似支付宝的产品也在快速发展,比如微信红包、京东白条等等。

  如此肥沃又重要的领域:金融!

  银行巨头们为什么挡不住呢?

  银行巨头们也相继推出手机网银、云闪付等等,也往互联网转型,也在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新技术、新工具,可是我们在用吗?身边有几个人在用呢?

  且不说支付宝等在我们的手机端已经先入为主,变成了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,就算每个用户在手机上给它们机会,使用它们的产品,但在体验上它们实在相差太远(详细的用户报告就不呈现了,用一用就知道,网上一搜能够看到很多用户评论),我们百姓怎么持续用下去呢?!再说,存贷款的实际利益等等,也是相差太远,具体数据我都懒得列举了,钱的事,百姓们都很敏感,都有数!

  也就是说,竞争能力已经远远追不上了。

  尽管资金实力仍然是绝对优势,但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资源、技术能力、成本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,直接导致用户体验、运营效率、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巨大差距,也就是创造用户价值和社会价值上的巨大差距。

  即使国家把支付宝之类强行关闭,几亿百姓也不会答应啊,人家接受监管,金融安全没问题,出错率远远低于传统银行,给百姓带来的实际利益和服务远远优于传统银行,创造的各种社会价值也远远高于、多于传统银行,就为了传统银行这少数人的利益,国家要引起几亿用户的众怒,国家怎么可能干这种事情呢?

  国家可能会增加适度支持,因为,支付宝们还可以进军全球,在全球市场为祖国的各种发展效力。

  今天的“来不及、防不住、追不上”,是因为当年“看不起、顾不上”。

  当年银行巨头们是有机会自己先做、甚至控制这个业务的。

  支付宝最初只是淘宝的结算部门,为了解决买家卖家之间的信任,淘宝不得不推出支付担保,最初,淘宝找了很多银行、做了很多沟通,希望能够由银行来解决这个问题,可是银行们看不起、顾不上,逼得淘宝自己摸索,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,也倒逼了支付宝的技术发展。(《蚂蚁金服: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》一书,详细介绍了支付宝的成长过程。)

  为什么当年“看不起、顾不上”呢?

  银行巨头们舒舒服服地赚着“息差”(利息差),相比之下这个支付只是个转账的辛苦活,相比它们的“息差”生意,实在太没吸引力了。

  再说,它们的决策层可能也没有看到电商的趋势,没预料到会带来如此巨大的资金流、如此快的增长速度、如此多的衍生产品和竞争威胁。

  也许可能预料到了,但对付这个业务需要做那么多的努力、创新、转变,决策层当中估计也没人愿意去承担这些责任、冒这些风险、做这些推动。

  就算有些领导人愿意推动,但传统银行的机制、流程、人才、习惯、文化等方面的局限性、顽固性,也很难推动这样的业务。

  所以,就象海尔张瑞敏所说:"许多传统大企业就象小说《套中人》所写,里面的人都被无形的套给套住了。"

  传统银行巨头这样的特大型特赚钱的国有企业,更是被自己无形的各种套给套住了。

  传统巨头在创新上存在天然的窘境,这让他们即使看得起,也难以顾得上。(今天的互联网巨头如BAT,其实也存在创新的天然窘境,但它们自我颠覆的力度、速度甚至比许多创业型小企业还厉害,所以它们能够持续强劲发展。)

  银行巨头们的缺陷正是支付宝的机会。

  互联网技术使得支付宝在快捷、安全等方面反而能够颠覆传统的各种支付方式,并作为切入口,快速切入更多的金融服务市场,而且都呈现出颠覆性的竞争力。

  支付宝顺应传统往互联网转换的大势,抓住机会,换道超车。

  以上只是我对马云老师所说的“看不起、顾不上、来不及、防不住、追不上”的一点理解。


非特殊说明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地址 /reading/9